“县域慢病防治助力工程”媒体发布会召开
医药健闻2020年8月12日讯,,“县域慢病防治助力工程”媒体发布会正式召开,本次发布会采用线下媒体发布、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北京主会场邀请中国心血管联盟副主席、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霍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王拥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赵性泉教授,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来教授等多位专家出席会议。
霍勇教授、王拥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而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前沿和防治战线在基层。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国家始终坚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健康中国的建设,我们逐步发现县域仍是我国慢病防控的短板,县级医院的重要医疗卫生任务和其目前的医疗服务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通过各位专家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助力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面对逐渐增加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推动我国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善,促进健康中国行动在基层的真正落地。
作为“县域慢病防治助力工程”的支持方代表,辉瑞普强中国医院业务事业部副总裁任强先生在致辞指出:2019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2.8亿人次,县域承担着重要的医疗卫生任务。辉瑞普强专注于减轻非传染性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负担,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合作伙伴;基于血脂、血压、疼痛、精神健康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疾病管理经验,为中国慢病防控、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早日实现。
随后,孙宁玲教授对“县域慢病防治助力工程”项目进行了整体介绍。孙教授指出:全面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是强基层的关键,县域慢病防治助力工程遵循分级诊疗落地的实际需要,基于县域医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需求,组织专家统一编撰了培训教材,以基层医院实用的诊疗技术和案例式教学为核心,重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疾病管理标准与路径、规范用药、预后管理,临床研究解读以及医院综合建设等各项能力提升,全方位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赵性泉教授在“中国脑卒中现状和防治”专题讲座中指出:25岁以后中国人终生卒中风险高达39.3%,中国卒中伤残调整寿命年居于首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具有明确的城乡差异,农村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因此县域医疗机构将是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核心力量。在脑卒中的防治过程中,县级医院要逐步建立脑卒中预防/筛查/随访门诊和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开展适合县级医院的卒中防治适宜技术,促进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大幅降低患者家庭负担。
针对“县医院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这一县域医院院长关心的话题,周生来教授强调:县域医院作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其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个基层医疗格局。后疫情时代,县域医疗的重点仍是慢性疾病,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要应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强院、兴院。未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基层人才培训,提升专科服务能力,规范慢病防治标准,同时把院中的服务扩展至院前和院后,开展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发挥县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前沿防线”的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项目计划2020年7月-11月期间开展,覆盖全国40家二级以上基层医疗机构,邀请20余位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委员会,面向40家县级医院的院长、80位科室主任及700余位医师开展全方位培训。项目将首先通过启动会引发媒体和全社会对县域慢病管理的关注,其次组织权威专家撰写和修订培训教材,为项目后续交流提供规范的理论指导,第三步将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医院管理者、心脑血管专科科主任、医生等人员开启线上和线下交流会。整体提高县域医疗的综合管理和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促进落实分级诊疗和大病不出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