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在中国 | 默沙东、丹纳赫、杨森、美德纳、罗氏、阿斯利康、拜耳、飞利浦、卡尔史托斯、卫材、奥林巴斯等公司新动态
(医药健闻2023年11月13日讯)

默沙东与北京大学宣布成立传染病防控技术联合实验室。默沙东与北京大学正式宣布成立“北大-默沙东传染病防控技术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共同探讨和开展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疾病领域的真实世界研究、研究成果转化以及公卫人才建设等方面的长期合作项目。
美德纳
美德纳(Moderna)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在上海开工建设。该项目落地莘庄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269.58亩,总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是截至目前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大投资额的标杆性外资项目。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建设落成后,将推动更多先进技术、创新产品落地上海,也将成为中国协同研发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丹纳赫
丹纳赫将与植恩生物在重庆共建丹纳赫中国西部中心,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双方将整合优质资源,引入生命科学实验室和创投基金等功能,形成集技术研发、人才培训、项目孵化、基金投资为一体的创新平台。该中心将应用丹纳赫商业系统DBS,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爱琅
爱琅中国与上药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希望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共同寻找和开拓市场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比如共同打造病理平台生态链,使更多的心肌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更高效的救治。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计划在无锡增资近4亿美元建设小分子药物新工厂,预计未来在国内上市的小分子药物将在无锡新工厂实现从制剂到包装,并供应国内及海外市场。阿斯利康在去年新建安达唐生产线的基础上,增资建设安达释新生产线,持续将泰州打造成为阿斯利康糖尿病产品的全球生产基地,投产后泰州生产供应基地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亿人民币。阿斯利康还与山东省达成多项签约,包括就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进行了二期项目签约。
拜耳
拜耳Co.Lab共创平台首次落地中国。拜耳和上海医药共同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拜耳Co.Lab共创平台,旨在促进包括细胞与基因疗法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支持并加速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共创平台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这不仅标志着拜耳Co.Lab将首次落地中国,同时其也将成为拜耳在亚太地区所设立的最大共创平台。
飞利浦
飞利浦连续八年开展"未来健康指数"调研,发布2023年中国版《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数智融合,健康无界》。报告指出,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和年轻医疗专业人员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和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期待以此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医疗服务体系,赋能医疗服务可及性提升并开拓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未来。
卡尔史托斯
全球内窥镜领域领导者卡尔史托斯宣布其亚太地区首个自建制造基地落户上海松江,预计将于明年底投产。按照计划,该基地将主要生产内窥镜影像产品的核心组件,并或将在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将产能拓展至更多产品线。届时,该基地产能将优先供应中国市场,有望覆盖卡尔史托斯在中国销售的影像产品的50%以上。
产业动态
杨森中国宣布旗下创新药物兆珂速在中国上市。杨森中国宣布,旗下创新药物兆珂速,英文商品名: DARZALEX FASPRO)在中国上市,用于联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的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同时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涵盖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新诊断患者、以及经一线或多线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患者。
罗氏“超级流感药”新剂型即将国内上市。罗氏与7家国内医疗健康及新零售领域企业在流感领域达成合作,合作方包括美团买药、叮当快药、和睦家医疗、小苹果儿科诊所、艾昆纬、微医、梅斯医学。此次合作的“ 速福达”是罗氏旗下的抗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这是20年来首个获批的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也是罗氏继达菲后,在抗流感领域的又一款创新药物,有人称之为“超级达菲”“超级流感药”。
阿斯利康靶向FRα的ADC在中国获批临床。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示,阿斯利康申报的1类新药AZD5335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
诚益生物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独家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阿斯利康将开发和商业化诚益生物发现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ECC5004,用于包括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其他合并症的潜在治疗。
奥林巴斯将在中国推出新款消化器官内窥镜。这是奥林巴斯的最高端机型,特点是比原有产品提高了图像处理技术,容易发现病变。新款产品将有利于在增长的中国市场扩大业务。
卫材中国与上海医药就仑卡奈单抗在内的进口药品达成战略合作,规模达15亿元人民币。由卫材和渤健共同开发的仑卡奈单抗是20年来首款获得FDA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预计2024年在中国上市。
国际眼科专业公司参天(Santen)与全球硬镜领导品牌目立康(Menicon)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运营参天公司旗下的新产品—隐形眼镜润滑液凯诗诺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