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闻 mhn24.com

生命科学物业市场将迎来更多新增供应以纾解目前存量不足的瓶颈

健闻君健闻君 2022-11-22 601 次 收藏0

(医药健闻2022年11月22日讯)全球领先的房地产专业服务公司仲量联行预计未来2-3年,生命科学物业市场将迎来更多新增供应以纾解目前存量不足的瓶颈。

生命科学企业往往更偏好选址在政府扶持、政策优惠、同时能够产生行业聚能效力的产业园区。随着生命科学产业的持续发展,产业园区将成为资源集成最理想的载体 -- 企业入驻带来的聚合效应,资本方背后的产业资源以及运作能力,以及园区管委会的政策指引与扶助,在多方聚能下,生命科学产业园区将不断做大做强。

生命科学企业 -- 首选园区 凝聚合力共同成长

仲量联行在京沪两地的行业调查数据显示,未来新增供应中,产业园区内的新建项目成为供应主力。企业调研也显示,生命科学企业不动产选择以产业园区为主,占总需求面积的67%,尤其是领军企业对产业园需求远高于其对办公楼的需求。

对于生命科学企业选址来说,高端人才的可及性尤为重要。一些成熟的产业园区已形成梯队显著、储备齐全的人才高地,吸引企业落户。以上海为例,较为成熟的张江核心板块已配备梯队成熟、丰富的人才资源,一些新兴的生命科学产业众多板块如周康、紫竹,正开始呈现出人才的雁阵格局。在已具规模的产业园区内,人才的聚合效应开始显现,不论企业落户还是搬迁,首选依然是围绕人才据点的周边区域。

同样重要的是,产业园区的聚合效应有利于企业间沟通合作,实现风险均摊、互利双赢。生命科学行业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丰厚,但同时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这些特征使生命科学企业在选址时,倾向于向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靠拢,以便于企业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或外包的机会。通过合作研发,企业间打破技术壁垒,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新药成功率,在保证自有专利的同时,共担风险,合作共赢。

由于行业的种种特殊性,聚集度高的产业园区无疑是企业选址和未来成长最好的平台。除了企业入驻带来的物业需求,产业园区的主导者 -- 管委会更看重产业落地后带来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方 -- 深度参与 布局行业全成长周期

资本长期稳定的注入,也是生命科学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引擎。过去两年,资本方参与生命科学产业的方式大多以收购二手物业、改造后重新入市为主,强劲的租赁需求令投资者闻风而动。从已披露的大宗成交来看,机会型及改造增值型的二手改造项目受到买家的青睐,带环评项目的翻新改建机会最受投资者的关注。

据了解,一线城市的生命科学物业的改造成本可以高达8000元/平方米,而普通办公物业的翻新改造一般在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政策壁垒也挡住了不少投资者,二手项目改造的相关政策审批要求很高,限制也较为严格。

因此,越来越多的资本方把目光投向与产业园区更深层次的合作上,例如不久前康桥资本在北京大兴和昌平一举拿下了两个项目;由于该机构此前投了很多生命科学的企业,产业资源丰富是其重要的加分项,能否带来更多企业或项目落户园区、协助园区平台做大做强,是园区管委会非常看重的能力。

更有步伐较快的园区内已出现专业医疗基金,他们与园区方深度合作,为园区内的医药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一号"基金,就是资本方、园区管理方与知名药企共同创立的首个生命科学产业基金,定位于创新药及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挖掘产业内潜力项目,携手助力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资本方也在积极尝试打通资金退出机制。以华安张江光大REIT为代表的首批产业园REITs项目上市即是开端,最近杭州的和达药谷也完成申报,将孵化器项目与和达药谷一期作为底层资产,成为国内首支生物医药+孵化器公募REITs。在产业地产的基金平台框架下,以生命科学产业园区为底层资产,将来C-REITs或将成为资本有效的退出途径。

多方聚能 -- 产业集群化 园区平台可以做大做强

受益于市场、政策、人才及资本四大驱动因素,中国生命科学产业预计将呈现长周期、可持续的蓬勃发展。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未来或将形成两类模式的发展:一是生命科学产业社区,二是包括更大体量规模、更多平台汇聚、更多利益相关方的生命科学产业社群。

目前,类似于张江这样,集办公楼、定制化生命科学实验室、生活配套、零售及酒店的综合性产业社区,还仅是生命科学产业园区的初级形态。部分投资者已开始考虑融入社群概念的综合性生命科学产业园,以及通过多方合作扩宽投资渠道。

例如位于美国波士顿的Kendall Square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就是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历经多年发展,在多方合作下,众多产业社区通过区域性基础设施包括功能平台、临床医院及交通配套等,得以有机连结,放大创新动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未来的生命医学产业集群概念,包括有知名高校、研究院做前端创新研究,有医院做临床试验,有生命科学产业孵化器,也有投资机构、生命科学企业密切关注,以及优质开发商打造的空间载体(包括研发办公、生产厂房等更多元物业组合)承载多方机构,通过各类基础设施连结赋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虽然国内目前尚未出现成熟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但以当前的基础和发展速度来看,已有萌芽;以前文提及的上海徐汇为例,政府正在搭建更多对接平台,促进高校院所、三甲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临床研究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 0
支付宝扫码打赏
微信打赏

相关文章

更多

健闻君

每日更新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最新的经营动态,财报信息、并购拆分等消息,内容面向企业高管、投资人士以及众多媒体,是目前及时了解全球制药、医疗、大健康企业和行业发展新动态很好的渠道。

  • 粉丝 8
  • 关注 4
  • 文章